若出現手麻、頸痛、肢體無力或走路不穩等症狀,應盡早檢查並評估治療。
林志隆提醒,現代人使用手機與電腦頻率高,頸椎病變豐年輕化趨勢。
日常也要養成優越姿勢習慣,如螢幕連結與視野平行、避免久坐低頭、每工作1小時記得歇息並活動肩頸,都有助於預防頸椎退化與壓迫。
林志隆诠釋,頸椎間盤猶如脊椎的避震器,跟著年歲退化或恒久姿式不良,椎間盤內的髓核可能破裂、外移,壓迫神經造成麻痹、無力、痛苦悲傷,嚴重時乃至可能演變為脊髓型頸椎病,致使永遠性神經傷害。 離婚證人為了削減術後風險並保存頸部舉止度,團隊為李師長教師安排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。手術從頸部前方進行微創瘦語,移除病變椎間盤後,植入由鈦合金與醫療級高分子材料製成、具彈性與扭轉功能的人工椎體,可保留頸椎天然舉動,不影響工作與運動顯示。 (記者李政純、圖片來源:Dreamstime/典匠影像) 頸椎間盤如同脊椎避震器
直到近期症狀加重,讓他不能不重視問題。
李先生回想,早在8年前便常常頸部酸痛,但因擔憂手術風險、遲遲未處置,靠意志力撐過量次復發。他笑說:「該來的照樣要來,逃也逃不掉。
亞洲大學從屬病院神經外科醫學中間副院長林志隆指出,核磁共振檢查(MRI)顯示李師長教師的C5-6與C6-7節椎間盤嚴重突出,榨取到脊髓與神經根,屬典型「低位頸椎間盤凸起症」,此類疾病在40歲以上族群中十分常見,特別久坐、長時候垂頭族群更是高風險。
經醫師評估後,他終於下定決心接管手術醫治。
55歲的李師長教師多年前就飽受頸椎榨取所苦,雖接受過物理醫治、針灸與注射等保守療法,卻老是反覆發作、時好時壞。直到本年初,手麻症狀惡化,從指尖舒展到前臂,隨同猛烈頸肩痠痛,讓他整夜難眠,工作與生涯品質大打扣頭。 延長閱讀:
·腰痛愈躺只會愈痛! 醫認證:天天做「這3件事」比吃藥更有用
·為何活動後都腰痠背痛? 復健科醫揭「4大常見錯誤」:最後1點常被忽略55歲老總靠1方式脫節手麻頸痛,重拾握力喊再拚20年!